时间:2025-06-25 14:05:41 访问次数:
近日,韩峰教授课题组、基础医学院卢应梅教授课题组以及蒋建东院士团队合作在《细胞死亡和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内皮细胞源性SEMA3G通过诱导c-Myc降解抑制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Endothelial cells-derived SEMA3G suppresses glioblastoma stem cells by inducing c-Myc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阐明了内皮细胞来源的SEMA3G通过诱导关键标志物c-Myc的降解,进而破坏GSCs干性维持内在驱动力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揭示了SEMA3G-c-Myc轴对胶质母细胞瘤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的扰动作用,为胶质瘤的靶标发现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胶质母细胞瘤特征性的异常血管新生不仅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气支持,更构成了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lioblastoma stem cells,GSCs)倾向于定位于血管周围微环境,通过与内皮细胞的复杂双向互作维持其干性特征。深入探究血管内皮细胞与GSCs间细胞通讯的关键分子及其调控网络,将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新靶标发现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新策略。
本研究从脑血管内皮细胞视角出发,通过整合分析多组公共数据集以及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样本,发现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的SEMA3G可能通过细胞间互作机制参与胶质母细胞瘤进展。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内皮细胞特异性Sema3G缺失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并缩短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反之,SEMA3G重组蛋白则抑制肿瘤进展并延长小鼠生存其期。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SEMA3G通过作用于GSC的NRP2/PLXNA1受体复合物特异性抑制Cdc42-GTP活性。而失活状态的Cdc42与E3泛素连接酶WWP2的结合偏好性减弱,促使WWP2与c-Myc结合并引起c-Myc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导致GSC干性遭到破坏。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系统阐明脑血管内皮源性SEMA3G通过NRP2/PLXNA1-Cdc42-WWP2-c-Myc级联信号轴调控GSC干性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为开发针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微环境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候选新靶点。
我校药学院韩峰教授、基础医学院卢应梅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蒋建东院士为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博士后闵鹏翔、药学院讲师冯黎黎为共同第一作者。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南京医科大学汪秀星教授等专家的支持和帮助。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8-025-01534-3